欧洲三巨头终于亮牌了。8月13日,法德英三国向联合国递交联名信,为伊朗设下最后通牒:8月底前若不就核问题达成协议,将立即启动联合国制裁恢复机制。这个时间点选得妙,当美俄可能在阿拉斯加就乌克兰问题达成某种妥协时,西方必须在中东找回场子。伊朗恰好成为最理想的靶子,既能让欧洲展现"维护核不扩散体系"的道义形象中盛投资,又能配合美国遏制伊朗援俄的战略需求。更巧的是中盛投资,《外交政策》11日刚放风预测“以色列年底前或再袭伊朗”中盛投资,理由直白得露骨:6月以军12天空袭加上美军补刀,都没能彻底摧毁伊朗核设施,更别提推翻政权。此刻欧洲行动,正好卡在这个时间之前,等于提前铺好了舆论垫脚石。但伊朗手里也有牌,议员们已起草法案:只要欧洲敢动“快速恢复制裁”,伊朗立马退出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。真到这一步,中东核竞赛的潘多拉魔盒将彻底打开。德黑兰的底气来自铀库存,超过2015年协议允许量40倍的浓缩铀,足够造出多枚核弹。欧洲在信里咬定伊朗“重大违约”,却绝口不提是谁先撕毁协议。强盗指责受害者反抗太激烈?欧洲的双标玩得贼溜。不过,制裁“快速恢复”机制本身也是场豪赌,一旦触发,联合国将全面禁止伊朗铀浓缩活动,恢复武器禁运和资产冻结28,但伊朗若真退出《不扩散条约》,等于宣告核不扩散体系崩盘,中东各国势必竞相拥核自保。欧洲嘴上喊着“防止核扩散”,手上却把伊朗往拥核绝路上逼。欧洲此刻的强硬,暴露了其外交困境。夹在美俄之间,既无力调停乌克兰战火,又搞不定中东乱局。拿伊朗开刀,无非是想刷点“大国存在感”。说到底,这场“月底决战”本质是场懦夫博弈。

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